![]() | 點閱次數:14284 |
第7期 : 人性的共通特質 |
![]() |
陳明芳 | |
俗語說『人心不同如其面』,這正是說明了每個人均有其特有的性格或個性的最佳寫照。不過,在人性上仍然有某些共通的特質,是人們所具有的。依據學者專家研究結果及個人體驗所得,中國人的人性之共通特點,主要有下列幾項: 詳全文...一、自私心:在每個人的心中或多或少均會有自私心。已故台大教授龔德教授曾說:『人不為己,天誅地滅;人過於自私,也會天誅地滅』。此即可印証,人皆有私心。不過自私心並非全然有害於己或他人。祇需把握分寸,亦即“不以私利害公益”或“損人而利己”,則適度的自私,亦可獲得親近人們的善意回饋或促進彼此良好關係。 二、自尊心:我們每日講最多的一個字,就是“我”。可見人們對自我的存在頗為重視,而且不容別人忽略或輕視。當然自尊心的維持仍是自我肯定與自我成長的動源。人與人之間彼此的尊重,即可促成和諧的互動關係。然而自尊心過於膨脹,則趨向愛面子、講表面功夫,欠缺實在內涵,甚或為爭一點顏面而自討苦吃或與人衝突,實不值得。 三、比較心:此種比較心或計較心也是大多數人所擁有的人性特質。誠然,『我要比別人好,比別人獲得較多』以及『好要求更好』的心理是人之常情。但由於要與人爭長論短,總會產生自己不滿的抱怨或不悅,甚或與人發生衝突,導致彼此和諧關係破壞。對團隊而言,必會削弱團隊戰力。當然,有些人為求比別人好或強,而自我昇華激發向上,亦會產生正面效果。 四、同情心:孟子說:『惻隱之心,人皆有之』。可知每個人的內心深處已存有了這種高貴人性。尤其中國人常以泱泱大國自居,抱持濟弱扶傾之世界大同觀。因而對一些孤苦無依或疾病纏身或受人欺凌等弱勢族群,均會伸手或解囊相助,頗能獲取感謝之良性回饋。不過,有時也會有人假藉它去騙財牟利或作奸犯科,故我們應善加明辨,以免受矇蔽。 五、貪得心:在人們的心中,多少會存有貪得之心,雖然它並非是大惡,但一個人如心存貪念,即會設法在周遭的人們身上打主意,想盡方法佔人便宜或使別人有所損失。久而久之,必會原形畢露,而使人敬而遠之。甚至被人所嫌棄,必將使您的人際關係陷入疏隔籓籬中,讓您孤單寂寞痛苦,頗值得戒慎。 六、受誇讚心:絕大多數的人是生活在掌聲中。喜好聽好聽的、順耳的話,喜歡被人誇讚稱揚,也希望人們能欣賞他(她),使他(她)充滿人生樂趣並鼓舞打拼奮鬥雄心,對未來充滿了希望。日本有一句諺語:“一句讚美的話,可以溫暖一個冬天”,可見讚美或稱揚的話語對任何人均具有莫大激勵作用。希望我們每個人銘記在心,“開口多說好話”。 綜之,我們如果想跟別人建立起互動和諧關係,進而塑造成功的人際關係網脈,首應瞭解人性的共通特質,並善加運用,必可稱心如意,進而再設法用心察知特有性格,並採取有效因應之方法,則更可垂手可得、勝券在握。 | |